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教育,他曾指出“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”“要关心留守儿童,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”。 机械工程学院“凯风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,深入湘潭县射埠镇百水村进行教育关爱,以“多元课堂+深度家访”的模式对百水村中小学生开展扶智扶志教育,激发出更多乡村内生动力。
为改善乡村教育课程的结构单一性问题,让乡村教育更具多样性、实用性与先进性,团队精心策划了润心美育课、AI科普课、心理健康课等多元化课程。在多元课堂上,美育课里团扇绘制的颜料还未干透,志愿者们的目光却已穿透课堂热闹,捕捉到成长的“隐秘信号”。当孩子们围聚分享创作时,小熊始终缩在角落,眼神游移躲闪,对互动兴致寡淡——这个在课堂里“掉队”的身影,让团队意识到:乡村教育关爱,不该只停留在课程表层。随着心理健康课、AI科普课的推进,成员们又发现“特别”孩子小刘:她总能冷静拆解复杂问题,心智成熟度远超同龄人,可偶尔流露的孤独感,像课堂里一道未解的“谜题”。课堂上的观察、课间交流的触动,让团队决心跳出“课堂讲授”单一维度,以“家访”为新支点,延伸教育关爱的深度。
志愿者们敲响了小熊家的门,与小熊奶奶交流后得知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,有长期卧床且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爷爷,以及在外辛苦务工支撑全家的父亲。家庭的重担显而易见,但令人动容的是,生活的重担并未压垮姐弟俩,姐姐已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懂事与担当;弟弟年纪虽小,也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。他们没有被困境打倒,反而将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,最好的证明就是那一块保存完好的“奖状砖”。
推开第二户小刘的家门,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庄重的“光荣之家”。爷爷说他曾是一名野战军人,虽年事已高,但仍是家中“主心骨”,身上那种源自军人的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培养了两个孙女自律与上进的品质。
与小熊一样,小刘也有着数不清的奖状,醒目地贴在两面侧墙上。这些奖状不仅是他们个人努力的勋章,更是对这两个饱经风霜的家庭最温暖、最有力的回报,照亮了他们在困难中前行的道路,传递着苦难中不灭的希望。
通过家访,我们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,如缺乏父母陪伴导致的情感缺失、隔代教育存在的观念差异等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 “凯风”团队为小熊制定了专属的心理帮扶计划,进一步深入困难学子的内心世界,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,并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。此外, 第一时间与村支书对接沟通,力争为有需要的孩子争取到更多实际帮助,缓解家庭的教育负担和困境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教育关爱活动,“凯风”团队不仅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和关爱,也让志愿者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的现状和困境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关注乡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,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,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,让乡村学生在关爱中茁壮成长,共筑美好的未来。愿这份坚守能汇聚成更磅礴的力量,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信奔跑,让纯真的笑容永远绽放在希望的土地上。
(责编:何帅;一审:贺柳操;二审:唐婷;三审:李兴祥)
官方微信
官方手机站
码上接单接诉即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