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期准备工作
1.本次数学建模比赛目的: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。
2.参赛对象:湖南机电职业学院全体在校学生。
二、负责人、成员
负责人:徐利君、薛峰
成 员:王喜斌、邓虎、田智、关章才、童丽娟、谭洁、霍雪莲、薛鼎蔚、张学友
三、比赛时间安排
序号 | 项目 | 时间节点 |
1 | 宣传 | 4月21日至5月9日 |
2 | 报名 | 5月9日至5月16日 |
3 | 赛前培训 | 5月19日至5月30日 |
4 | 赛题发布 | 6月5日 |
5 | 正式比赛 | 6月6日至6月8日 |
6 | 获奖公示与颁奖 | 6月11日 |
7 | 赛后总结与反馈 | 6月18日 |
四、宣传与报名
(一)宣传
1.线上:学校官网,微信公众号。
2.线下:数学教师班级宣传。
(二)报名
1.报名方式:填写报名表,发送至指定邮箱。
2.组队要求:至多三人一组,不限专业,可跨专业跨年级组队。
3.报名时间:2025年5月9日-2025年5月16日。
五、赛题设计与规则制定
(一)题目设计
1.类型:最优化问题和概率问题
2.难度:基础难度
3.原创性:改编于已有题目。
(二)竞赛规则
详情见《竞赛细则》。
1.时间: 待定。
2.内容:基本数学模型介绍、竞赛基本规则与流程、队员分工、时间分配与论文撰写规范等。
3.题目发布:通过QQ群统一发放赛题。
4.技术支持:设立规则答疑群,解决规则疑问。
5.进度监督:定期提醒提交时间,确保队伍按时完成。
提交与收稿
6.提交方式:把论文与支撑材料放在同一个压缩文件中,发送到指定邮箱。
7.提交内容:论文(pdf/word格式),支撑材料。
8.文件命名:题号+队伍名称+队伍编号。
(三)评审
1.初审:筛选格式合规的论文
2.专业评审:从模型构建、模型求解、结果验证与分析和论文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评比。
3.评分标准
序号 | 评分维度 | 权重 | 详细说明 |
1 | 摘要 | 10% | 简明扼要,涵盖问题方法、核心结论;避免冗余,突出创新点与关键结果。 |
2 | 问题理解与分析 | 10% | 准确提炼题目需求与难点;明确研究范围与假设条件的合理性。 |
3 | 模型构建 | 25% | 建模方法的适应性;逻辑严密性,变量定义清晰。 |
4 | 模型求解 | 25% | 算法选择的合理性;结果数值精度与稳定性。 |
5 | 结果验证与分析 | 20% | 多角度验证模型;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可解释性。 |
6 | 论文表达 | 10% | 逻辑结构清晰,图文并茂;公式、图标、参考文献格式。 |
(四)奖项设置
1.设一等奖二名、二等奖四名、三等奖八名。
2.奖品:荣誉证书。
(五)颁奖仪式
1.形式: 线上公示/线下颁奖。
2.内容:负责人组织颁奖。
3.赛后总结与反馈
资料归档、参赛论文、评分记录、比赛照片等、收集反馈、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竞赛反馈。
4.成果展示
将优秀论文发布至学校官网或公众号,供学生学习。
5.优化流程
总结本次比赛问题,为下一届提供改进方向。
6.注意事项
题目保密:赛题在发布前只有赛题设计参与人知晓。
匿名评审:隐藏论文中的个人信息,避免主观偏向。
7.应急预案
若因突发情况导致赛题推迟发布,则比赛时间同样往后顺延。
8.资源支持
提供编程软件MATLAB、公式编辑器MathType和论文撰写软件Latex。
公共课部
数学教研室
2025年4月12日
官方微信
官方手机站
码上接单接诉即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