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学期伊始,为精准掌握一线教学动态、规范教学秩序、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人工智能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开学第一节课听课活动。本次活动围绕大数据、网络工程、人工智能三大核心专业方向同步推进,教研室教师根据专业分工,分别深入大数据 2403 班(2-405 教室)、网络 2403 班(2-204 教室)、人工智能 2401 班(2-505 教室),对《Python 数据分析与应用》《网络工程技术》《数据分析与处理》三门专业基础课程开展现场观摩,全方位检验新学期教学开局质量,为后续教学工作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。
聚焦数据思维培养:大数据 2403 班课堂尽显专业温度
在 2-405 教室,大数据 2403 班的《Python 数据分析与应用》课程正有序开展,教研室大数据方向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听课。授课教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为切入点,将抽象的编程与数据分析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案例,有效降低了新生的学习门槛,让原本偏向理论的课程变得更具吸引力。
课堂上,教师采用 “理论讲解 + 实操演示 + 小组互动” 的教学模式,既注重知识体系的搭建,又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。在实操环节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指定任务,遇到疑问时主动提问或与同伴交流,教师则巡回指导,及时解答困惑、纠正误区。整堂课氛围活跃,学生参与积极性高,不少同学主动分享学习思路与成果,展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。听课教师课后交流时表示,本节课充分结合新生学习特点,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,为后续更复杂的专业课程教学做好了铺垫,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大数据领域的学习兴趣。

深耕工程实践能力:网络 2403 班课堂凸显实战特色
与此同时,2-204 教室的《网络工程技术》课程呈现出浓厚的实践氛围,教研室网络工程方向教师团队聚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展开细致观摩。作为一门注重实操的专业基础课,授课教师摒弃传统 “理论先行” 的模式,将专业设备引入课堂,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理解核心知识,充分体现 “以实践为导向” 的教学理念。
课堂开篇,教师通过真实场景案例引入教学主题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专业问题,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内容上。随后,教师结合设备演示关键操作要点,强调易混淆的实操细节,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。实操过程中,学生分工协作、相互探讨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,当部分小组顺利完成任务时,教室里还响起了自发的掌声,充分体现出 “做中学” 带来的成就感。听课教师一致认为,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快速建立对专业的认知,不仅夯实了基础技能,更激发了学生对网络工程领域的探索欲,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项目参与打下良好基础。

立足学科核心素养:人工智能 2401 班课堂展现前沿视角
在 2-505 教室,人工智能 2401 班的《数据分析与处理》课程同步进行,教研室人工智能方向教师团队围绕 “课程与学科前沿衔接度”“学生学科思维培养” 等维度开展听课。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基础课,授课教师从学科前沿动态切入,结合行业热点案例,让学生直观感受专业价值,迅速点燃学习热情。
课堂教学中,教师巧妙融合理论讲解、案例分析与工具实操,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,又关注学生学科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。在互动环节,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,引导学生从技术、伦理等多维度展开思考与讨论,学生积极发言,提出富有见解的观点,展现出超出预期的学科洞察力。听课教师表示,本节课将基础课程与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紧密结合,不仅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,更拓展了专业视野,让新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。

总结复盘促提升,凝心聚力谋新篇
本次开学第一节课听课活动,以 “同步推进、分专业聚焦” 的模式,全面覆盖人工智能教研室三大专业方向的核心基础课程,全体教师通过现场观摩,精准掌握了新学期各班级教学开局情况与师生状态。从整体效果来看,三门课程均实现 “教学目标明确、环节设计合理、师生互动充分” 的要求,课堂氛围活跃有序,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,充分展现了教研室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新生良好的精神风貌。
课后,教研室组织各专业听课教师开展集中复盘研讨,围绕每堂课的教学亮点与可优化方向深入交流:大数据方向教师团队建议后续可增加更多行业真实案例,进一步提升课程实用性;网络工程方向教师团队提出可引入虚拟仿真平台,拓展实操场景与深度;人工智能方向教师团队强调需持续加强课程与前沿技术的衔接,提升学生学科竞争力。教研室主任在总结中指出,开学第一节课是教学质量的 “风向标”,本次活动不仅检验了教学效果,更明确了后续教学改进的方向。未来,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,通过定期听课、集中研讨、经验分享等方式,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为培养高素质的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保驾护航。
(一审:仲柏同;二审:廖坚;三审:冉成科)
 
        官方微信
 
        官方手机站
 
        码上接单接诉即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