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活动
当前位置:首页学生工作学生活动

青春”三下乡”|叩响木门送关怀,青春暖流涌乡村

来源: 时间:2025-07-31 作者:


7 月 25 日,龙山县三塘村的乡间小路上,一串青春的身影踏着晨露前行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“湘遇青春”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,在学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指引下,正带着米、油等生活物资走向几户特殊的农家。这场由高校志愿者发起的慰问行动,如一股清泉注入乡村,将关怀与暖意悄悄送进四户特困家庭的心田,也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落地生根。

叩开第一户人家的木门时,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门槛。屋内陈设简单,年迈的张爷爷正坐在竹椅上休息,见有人来,他缓缓直起微驼的脊背。志愿者们围坐在老人身边,听他轻声讲述家中境遇:常年的病痛让他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,妻子与儿子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照料,出嫁的女儿偶尔接济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生活。“有时候夜里睡不着,就想着第二天能多拾点柴火。”老人声音里的无奈,被志愿者们认真记在笔记本上。有同学悄悄握住老人粗糙的手:“爷爷您放心,我们会把情况反馈给驻村工作队,大家一起想办法。”

沿着蜿蜒的村道走到第二户人家时,院门口的玉米架下晒着金黄的玉米。开门的奶奶看到志愿者,先是愣了愣,随即眼角眉梢都漾起笑意 —— 她正是上午在三塘小学参与互动活动的孩子奶奶。“快进来坐!” 李奶奶热情地招呼着,不顾志愿者阻拦,转身就往屋后的桃林走。晨光穿过桃叶洒在她佝偻的背影上,不一会儿,她捧着满满一篮黄桃回来,篮子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泥土。“这是自家树上结的,甜着呢!”她把黄桃往大家手里塞,掌心的温度透过果皮传来。

屋内墙上,贴着两个孩子的奖状。志愿者们得知,两位老人在儿子离世后,用布满老茧的手撑起了这个家。“娃们懂事,就是有时候想爸爸。”爷爷轻声说。这时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,指缝里还留着摘桃时沾上的桃毛:“上午你们带娃做游戏,他回来举着画的画跟我讲了半天,这是他这个月最高兴的一天。”奶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,那份不掺杂质的感激,让志愿者们鼻尖发酸。

第三户人家的堂屋收拾得格外整洁,只是桌椅上落着一层薄灰,显然主人已许久没有心思打理。女主人接过慰问品时,指尖微微颤抖。她告诉志愿者,女儿患重病后,全家就围着医院和家两点打转,丈夫在外打零工筹医药费,自己则寸步不离守着孩子。“医生说有希望,我们就不能放弃。”她说话时望着窗外,声音虽轻却带着韧劲。慰问组详细询问了医保报销比例和大病救助政策落实情况,将相关帮扶渠道写在纸条上递给她:“政策会帮衬,我们也会惦记着你们,千万不要怕。”

最后走访的人家,木门上的油漆已斑驳脱落。推开时,听见里屋传来轻微的咳嗽声。家中两位兄弟均丧失劳动能力——哥哥因脑梗行动不便,弟弟换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,年逾七十的爷爷为了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和补贴孙辈上学,不顾年迈体弱,依然强撑着外出务工。“我还能动,就不能让娃们辍学。”老人攥着布满裂口的手掌说。志愿者们默默记下兄弟俩的身体状况和教育帮扶诉求,有同学红着眼眶说:“爷爷您多保重,我们会帮着对接公益助学资源。”

夕阳西下时,志愿者们踏上归途。竹篮里剩下的黄桃还带着果香,笔记本上的字迹已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。这场走访不仅是物资的传递,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—— 张爷爷的叹息、摘桃李奶奶的笑容、患病家庭的坚持、务工爷爷的坚韧,都化作生动的教材,让青年学子读懂了乡村大地上的悲欢与坚韧;也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“服务社会、奉献爱心”的真谛。这是一堂深入田间地头、直抵心灵深处的实践育人课,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中成长,在奉献中感悟责任与担当。

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:“我们带着关怀而来,却被乡亲们的淳朴深深滋养。” 这场行走在乡间的实践课,让青春力量与乡村需求紧紧相连,也让“奉献”二字在泥土里扎下了根。


(文 金哲丽 廖坚 )

官方微信

官方手机站

码上接单接诉即办

联系电话:0731-84099000

地址:长沙市开福区万家丽北路一段359号

Copyright © 2016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

湘ICP备05001106号